✎ 作者:Dickson Despommier (迪克森˙戴波米耶)
✎ 譯者:林慧珍
✎ 出版日期:2015/12/10
░
時下攸關氣候變遷或環境議題的書籍大多從悲觀的角度入題,用「大滅絕」、「大崩壞」等聳動的標題昭告天下,我們繼續破壞生態,加重環境的負擔,最終只會自食惡果,把整個世代逼進死胡同。
我知道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眾每天要接收太多刺激,糧食危機、資源耗竭、海洋死寂、全球暖化、環境汙染......諸如此類的議題對多數人來說已經感覺疲勞,每天醒來,我們都有必須要完成的事。
比起物價薪資、升學考試、升遷機會、旅行計畫、婚喪喜慶、吵政治救經濟......熱帶雨林的面積一口氣又少了幾個台灣大小、世界上又有多少物種在幾分鐘內滅絕了、太平洋上漂浮的垃圾島又擴張了多少版圖,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彷彿都還遙不可及,只要還沒有直接威脅到我們的生計,我們就選擇無感。畢竟生活壓力已經夠大,夠累了,與其庸人自擾,不如什麼都不聞不問,暫時忘了吧!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趨吉避凶的習性,即使古聖先賢用溫水煮青蛙來打比方,警世效用似乎也無法持久,當一隻溫水青蛙說不定還比較不覺得痛苦,反正也暈死得不知不覺。
░
工作因素,我每天都必須接觸地球的體檢報告,看著長在它身上的癌細胞四處擴散,哀愁卻束手無策。
經濟衰退是一件大事情,新聞媒體總是要大肆報導。可是我不認為那些帳面上的數字波動有多重要,或許因為我學的不是經濟,不是財管,也或許因為我不是整天只想著要變更有錢的有錢人,所以才會自命清高的把眼光投向看似落伍的方向。
──農業。
──垂直農業。
加上垂直兩個字,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傳統產業頓時成了創新的前衛產業。
如果你和幾周前的我一樣,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垂直」概念,不妨膨脹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到書局裡去翻一翻,保證對於農業會有煥然一新的期許。
若說大滅絕是拋給人類一個大難題,那麼這個概念就是為了提供解決難題的方法而出現的,很樂觀,很正向,讓人很想相信危機真的可以是轉機,只要人類願意。
(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留言通知,將立即取下,謝謝!!)
戴波米耶教授透過農業史的前世今生讓讀者通透瞭解長久以來地力遭受的損耗,從化肥汙染的農業逕流到作物單一化不易對抗環境變遷,書中先從土地利用的困境開始說明,你能想像嗎?二、三十年後地球上還會有三十億個小寶寶出生,他們將要面對的,將是糧食危機、資源匱乏與天災頻繁降臨的惡劣時代!
是不是又開始對這樣的議題覺得反感了?先別急著闔上書本,看看這位教授天馬行空後創造的平行宇宙,矗立在都市鬧區的農場讓市民們自給自足,而且朝著零污染排放的綠能目標努力著。
我沒有什麼籌碼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可是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要認真的相信,未來高科技產業將會結合追求永續發展的生態產業,以水耕、氣霧耕等方式提高農作效率,打造人與環境雙贏的局面,挽救瀕危的窘況。因為取代烏煙瘴氣後盎然於每個角落的綠意,真的非常美好。
農業豢養我們的文明,卻未能獲得應有的回報,老化的農業人口不僅被盤商剝削,還要承受接踵而來的天災大考驗,這是壯年人口不斷從農村流失的因素之一。若是垂直農場在不遠的將來真的實現,我們全都可以成為都市農夫,促進當地就業,並且不再捲入無良的食安風暴,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大面積的土地休養生息,被逼到絕境的生物也可以重振往日的精神,漸漸找回自然的平衡。
(影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留言通知,將立即取下,謝謝!!)
戴波米耶教授已經在國外推展垂直農場的概念多年,這本《垂直農場:城市發展新趨勢》在2012年就曾經在台灣出版過了,許多人在聽了這個顛覆傳統的辦法之後都非常支持,雖然具體的實踐方式還需要各方討論,但是的確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大計劃。
很希望未來有一天,人類眼中的幸福生活對同樣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生物不那麼殘酷,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這不代表我們有權蹂躪無力抵抗的弱勢。
無論在人類社會還是在萬物之間,我們都應該學會謙卑體諒。
──2016/01/21 By Star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