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攝於高雄 by Starfish)
靈堂外,兩盞紅燈籠高高懸掛。
八十歲以上的長者辭世是喜事,長壽是喜事,遠離病痛折磨更是喜事。
外公今年九十歲了。
上個星期大家剛從各地趕回來探望住進加護病房的他,這個星期就再度從各地趕回來為他誦念佛經,用莊嚴的儀式送他最後一程。
眼眶泛紅了,但眼淚並沒有氾濫成災。
人有生老病死,我們都做足了心理準備,鼻酸是不捨,不是悲傷。
外公的個性沉默寡言,不多話也不常笑,和孫子們並不親近,但我們都尊敬他,佩服他。
他是鐵錚錚的男子漢,吃苦耐勞又崇尚儉約,身教重於言教,付出大半輩子都在為家庭奮鬥,很有韌性,很勇健。
外婆離開得早,外公總是形單影隻。隨著舅舅和阿姨們一個一個成家立業,鬧哄哄的大家庭漸漸變得閑靜。每次逢年過節大家齊聚一堂,總能從他偶爾盈笑的眼神看出內心歡喜的端倪,相對的,當大家又要各奔南北,他的身影會一直在窗前駐留,那雙澄澈的眼睛裡承載多少落寞的情緒,是子女們想解套卻乏力的必然。
他不願離開自己努力掙來的屋厝,即便這樣不便兒女照料。
阿姨說,外公不喜歡麻煩自己的孩子,所以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概括承受。
外公的倔強其實並不難理解,畢竟要離開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去適應新的環境,還要配合其他人生活對一個老人家來說並不容易。他習慣了自由,習慣了獨來獨往,也許我們心中最好的安排在他眼中並非最好的選擇,因而誰也沒有再勉強他,只讓他順心所欲,盡可能的多找假日回家陪陪他。
跟著師父念佛經,雖然我們之中大多數人並沒有虔誠的佛教信仰,但都跟著大聲朗誦,只希望外公能好好的在另一個世界與外婆相聚,不再孤單。
還記得小時候看到外婆的靈堂會害怕,這次卻連見到外公的骨頭都不覺得恐懼,為他能圓滿善終感到放心。
若說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福報,那麼他一定是很幸福的人。因為他的晚年不是在醫院裡度過,沒有插管,沒有濃濃的藥水味,在加護病房裡的那幾天他清醒時還有精神對大家發脾氣。
他能跟著旅行團四處遊山玩水,能在每天清晨騎著腳踏車到港邊看人釣魚,偶爾拿出陳年老酒給兒子和女婿們共享同好,日子雖然過得很平凡,卻悠哉而無痛,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事。
下雨的午後,我們磕頭跪拜,當抬起頭看到他的骨灰罈與外婆的並排而居,忽然有種外公終於回到家了的感覺。
「從今天起,我們從兒子和女兒的身份畢業了。」圓桌上,外公的九個兒女舉杯時如是說。
根不在,開枝散葉要再全部重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有些一年只見一次面的親戚,這次相見就像是見彼此最後一面,是另一種層次的告別儀式。
外公,要無掛無礙安心去享福。謝謝你和外婆養育出媽媽他們這麼善良堅強重感情的好孩子,讓我們汲取豐富的養份,在蓊鬱的綠蔭保護下成長茁壯。
──2015/05/22 by Starfish